众所周知,伟大领袖毛泽东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毛泽东渊博的学识其实都源自他自幼博览群书,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戏曲小说,无不精通。

在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活到老,学到老,不知翻阅了多少书籍。

其中毛泽东很喜欢的一部中国古典书籍,可能很出乎大家意料。

毛泽东喜欢的这部书是元朝杂剧家王实甫写的《西厢记》。

毛泽东在床上读书

《西厢记》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最早源自唐朝著名诗人元稹的《莺莺传》。

金国时期,杂剧家董解元根据《莺莺传》改编了一部杂剧《西厢记诸宫调》。

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王实甫因不满元朝统治黑暗,辞官回家,当他看到《西厢记诸宫调》后,以此为蓝本写下了元朝杂剧史上不朽的丰碑《西厢记》。

《西厢记》男主张生(张君瑞)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父亲生前曾官至礼部尚书。

张生天资聪颖,刻苦学习,苦学多年,终于学而有成,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才子。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张生满怀希望,希望参加科举,一朝中第,金榜题名,重振门楣。

可他运气不好,考了很多次,都名落孙山,他只好到处游历,结交有才之士。

张生性格豪爽开朗,因此结识了很多朋友。

一次,他游历普救寺时,邂逅了才貌双全的相国小姐崔莺莺。

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可崔莺莺父亲崔相国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

崔莺莺的母亲老夫人嫌弃张生是一个落魄书生,并不赞同两人的交往。

正好此时,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崔莺莺当压寨夫人。

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写信给朋友白马将军出兵相救。

信写好了,谁敢冒着生命危险出去送信呢?

关键时刻惠明和尚挺身而出,将信送了出去,让大家度过一劫。

可老夫人却食言赖婚,死活不同意张生和崔莺莺的婚事。

在母亲的强烈反对下,崔莺莺虽然很爱张生,却不敢表白,致使张生相思成疾。

崔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来到张生的房间,私定终身。

老夫人发现端倪后,严刑拷问红娘,反被红娘责备,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要求张生立即上京参加科举。

最终,几经波折,张生考中状元如愿以偿娶到了崔莺莺。

《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却跌宕起伏,故事饱满,角色立体。

而且《西厢记》文笔不凡,极富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因此,自《西厢记》问世以来,影响非常深远,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有所借鉴。

历代文人对《西厢记》十分青睐,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是古代杂剧中评论刻本最多的一部戏曲。

王世贞、徐渭、汤显祖、凌檬初、金圣叹等明清许多文学家、剧作家和戏曲评论家都为《西厢记》写了评本、刊本、批本。

《西厢记》成为元代杂剧戏曲一座不朽丰碑,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并称为元朝四大爱情杂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古往今来,有无数读者为这部《西厢记》所折服,其中就包括毛泽东。

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延安就不止一次地读过《西厢记》和各版批本。

毛泽东最喜欢读的就是清代大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批本”。

1941年,毛泽东在《驳第三次“左”倾路线》一文中就特意着重提到:金圣叹不愿意抹杀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偶尔写出的几句好话。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可是闲暇之余,他总是会找来《西厢记》再读翻阅。

因此,毛泽东对《西厢记》可谓是滚瓜烂熟,信手拈来。

1961年,毛泽东全凭记忆,一字不差地背写了《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段的两段词。

一直到1975年,毛泽东已经82岁高龄,他还能准确无误地背诵大段《西厢记》原文。

而且毛泽东读书从来都不是死读书,总是能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内容。

成都会议

1958年3月8日至3月26日,毛泽东在四川成都亲自主持、举行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成都会议。

这次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8年来的建设工作,重点分析研究了经济建设的有关问题。

会议期间,毛泽东在休息之余,叫工作人员送来一本《西厢记》阅读,毛泽东看过后意犹未尽,不太满意这个版本。

3月22日,毛泽东特意吩咐秘书田家英为他找来金圣叹版本,他要逐一校对。

当天会议上,毛泽东讲起了《西厢记》桥段。

毛泽东意有所指,语重心长地说道:

“《西厢记》中有一段张生和惠明的故事,孙飞虎围普救寺,张生要送信,请他的朋友白马将军前来解围,但无人送信,于是召开了群众会议,惠明挺身而出,将信送去,这是描写惠明勇敢大胆,是个坚定之人,希望中国多出些惠明。”

毛泽东就是以惠明为例,鼓励大家,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要有惠明这样不惧艰辛,勇于担当的精神。

毛泽东博览群书

同年5月8日,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一篇破除迷信,敢想敢讲敢干的讲话。

毛泽东在讲话中引用了中国历史及文学史上30多个例子阐述这个主题。

其中,毛泽东又引用了《西厢记》。

毛泽东说:

“红娘是个有名的人,她是个奴婢,很公正,很勇敢。她帮助张生做了那样的事,是违反婚姻法的。她被打了四十大板,可是她不屈服,反而把老夫人责备了一顿,你们说是红娘的学问好、还是老夫人的学问好?是红娘是历史发明家,还是老夫人是历史学家?

当时,薄一波笑着回答道:“当然是红娘的学问好。”

毛泽东哈哈一笑,说道:“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了地位低的年轻人。”

事实上,毛泽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领导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指导新中国各项事业过程中,他用人不拘一格,不看资历和年龄,不看出身和地域,唯才是举,提拔了很多年轻优秀的基层干部,这才在极端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了伟大辉煌的成绩,打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奇迹。

这就是毛泽东读书与人不同之处,他读书读的不仅是书中的故事,书中的人物,而且会举一反三,联系现实,结合书中的智慧,或总结经验,或鼓励同志,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一些至理名言,令人信服,极具说服力。

这就是毛泽东的不凡之处。

毛泽东读书

一般人看《西厢记》看的是才子佳人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看的是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可毛泽东却看到惠明和红娘背后所包含的性格优点,人物特色,并用两人的事迹,鼓舞身边的同志,指导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部书发挥所能发挥的最大的作用。

读书使人明智,大概就是这样吧。

毛泽东的读书方式,或许是他传给后人珍贵的智慧吧。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