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国“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又有新发现。经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等专业团队近4年的努力,青海省柴达木南北缘大型超大型金矿深部资源预测研究项目完成,并获得验收。
“2021年以来,我们在青海省柴达木南北缘滩间山、五龙沟金矿取得了找矿重大突破,新增金资源量43.2吨,创造潜在经济价值超200亿元。”4月8日,项目负责人王斌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
3年前启动项目
一南一北展开金矿勘查
金矿石是黄金提炼的原材料。黄金不仅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行业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国家战略储备必不可少的财力储备之一。
2021年6月,由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和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的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青海省柴达木南北缘大型超大型金矿深部资源预测研究”项目启动。
“主要特点就是这两个矿山,一个是在柴达木盆地北边,一个在柴达木盆地南边。这是目前青海正在开采的两个最大金矿。”项目负责人王斌介绍,由于这两个矿山开采时间较长,资源已相对匮乏,迫切需要探明周边金矿储量。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面积为25.6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
其中,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滩间山金矿和柴达木盆地南缘的五龙沟金矿是青海省柴北缘成矿带、东昆仑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也是青海省集“科研-勘查-开发”为一体的示范型矿山。
于是,项目团队一南一北展开了金矿勘查。
调查人员在野外开展金矿勘查
要找金矿石不容易
多项勘查技术被运用
金矿石深埋在地下,想要找到它不仅需要高端的设备,背后还有地质工作者的辛劳付出。
据悉,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大规模金矿化的多期次特点与区域多期、多阶段的构造及岩浆热液活动,导致研究区金成矿规律、控矿要素等认识不足,加之研究区金矿深部定位预测研究的水平低、技术手段单一,制约了金矿深部的快速评价和找矿突破。
勘探前期,项目组通过卫星遥感解译,了解构造的走向,进行图像数据分析。随后,通过物探的广域电磁法、重力测量、构造叠加晕等方式,通过对地下的目标体进行定位,推断出可能存在矿体的地质体构造和矿化带等信息。“广域电磁法、重力测量、构造叠加晕等组合方法在勘查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王斌介绍。
调查人员在野外开展金矿勘查
勘查队员曾被洪水围困
路上经常看到狼
王斌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在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勘查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队员们不仅要应对艰险的道路、极端的天气,还要躲避黑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的袭击。
2022年夏天,勘查队员们前往白洞沟金矿区勘查遇到了洪水。“早上进去的时候一切正常,下午准备出来时,突发洪水,人员被困。”王斌介绍,人员被困求救后,救援人员找来铲车,才将勘查人员救到安全地带,勘查人员的车只能停在山里,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次。
调查人员在野外开展金矿勘查
“勘查路上经常能看到狼,还好狼比较怕人。”王斌坦言,勘查人员并不怕狼,但对于有攻击性的熊、野牦牛等动物,勘查人员很担心,“幸运的是我们项目人员没有遇到这些攻击性动物。”
取得重大突破
新增黄金资源量43.2吨
今年3月28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在西宁市进行了该项目的验收与成果鉴定。
项目组成员在青海省柴达木南北缘滩间山、五龙沟金矿取得了找矿重大突破,新增金资源量43.2吨,创造潜在经济价值超200亿元。
与会专家在听取项目汇报后,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疑和讨论,认为该项目圆满完成了相关考核指标;研究提出了柴达木南、北缘地区的大规模金成矿事件与原特提斯洋及古特提斯洋的碰撞造山和后碰撞造山的耦合关系;构建了滩间山、五龙沟金成矿模式;研发了五龙沟、滩间山深部找矿有效方法组合体系;成果转化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专家组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在青海省内类似成矿背景区积极推广应用。
王斌表示,此次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是青海省在大型金矿深部首次发现了第二成矿富集空间,预示着青海省柴达木南北缘大型超大型金矿具备形成山东“焦家式”世界级金矿床的潜力,还可直接供矿山企业开发利用,保障矿山企业正常生产,带动当地民众就业。
据《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普及本》记载,截至2017年年底,青海省查明黄金资源储量481.66吨,保有资源量347.17吨。截至目前,青海省已发现金矿产地346处,最大金矿为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大厂金矿,金资源量为108.63吨。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彭疆 责编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