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有卖家因制作捏捏致身体不适闭店”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引发许多网友热议。近年来,“捏捏”这种网红玩具颇受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欢迎,其主要成分是硅胶,可以随意揉捏按压,松开手之后很快恢复原状。因为外形可爱,且具有解压功能,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非常火爆。“制作周期长,实物图不符,小程序预售制有风险……”有已经退圈的“捏捏”爱好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近年来“捏捏”价格也水涨船高,二手市场上更是存在拍卖、捆绑等现象,“顶流”店铺的二手“捏捏”能卖出相当高的价格。5月22日,现代快报记者进行了采访了解。
圈内“顶流”店铺太难抢,网友吐槽:解压玩具变增压
曾经的“捏捏”爱好者“小朋”,是2023年年初入圈的,最开始吸引她购买这种玩具的,是因为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了可爱造型的“捏捏”商品。“以前对这类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也没怎么了解过,那天看到的是一个仿真食物外形的‘捏捏’,看上去像一个小蛋糕。”“小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当时购买的“捏捏”是商家的现货,价格也不便宜,小小的一个就要七八十元。
这种仿真“捏捏”细节非常到位,不但还原了蛋糕的外形,还撒了闪粉并配有小调羹、小动物等迷你配件。“捏捏”装在PVC袋子里,封口处还配有纸质“卡头”,印有可爱的图案和商家名称,一般是卖家自己设计的款式。在玩的时候,就是隔着袋子按压揉捏。根据材质不同,“捏捏”的手感、回弹恢复的速度也不一样。
原本以为和其他网红玩具差不多,但让“小朋”没想到的是,这个“圈子”其实内部规矩有很多。“商家也分很多种,有的是不定期上架现货,这种买起来就比较放心。有的是个人卖家接单,买家走平台下单后,他帮你现做,一般工期在一周左右。”“小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捏捏圈”里最重视的是手感,口碑最好的那几家“顶流”商铺,会不定期开放限时或者限量预售,需要你定闹钟“卡点”进去抢购,一旦错过就要去二手平台花高价再收。
与同好进行交流后,“小朋”也不免被网友们影响,加入了十多个微信群和小红书粉丝群,开启了“抢购”模式。限时售卖的还好,限量售卖的“捏捏”,最后往往会“陪跑”,损失了时间精力,也消耗了情绪。这也让“小朋”开始有些疲倦:“这种玩具本身是用来解压的,现在变成了给你的情绪‘增压’。不断收集各家店铺的信息,提前一两天开始定闹钟,心神不宁,要是抢不到会很失落。”
解压玩具被“炒”出高价,巴掌大的“捏捏”二手卖出四位数
“小朋”逐渐感觉到,“入圈”后逐渐背离了自己的初衷。毕竟平时的精力有限,经常玩的“捏捏”其实也就那两三个。即使是好不容易抢到的限定“捏捏”,也要等待漫长的制作周期。短的要一两个月,长的要三个月,等拿到手后往往也是放着积灰,很少真的拿出来把玩。
这种预售制的“捏捏”,商家延期是常态,给出的理由也很多。“有些店铺说胶水缺货、这批次的原料有问题,或者脱模存在瑕疵,往后延期一两周是常态。”“小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有的个人卖家还是学生,“出货”延期改期更是常态。有些卖家采取的还是全款预售制,就是购买后提前确认收货,卖家再用这笔钱款去购买原料开始制作。
这种全款预售制,也存在不小的风险。“有的是通过电商平台开店收钱,有的是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然后直接扫二维码付款,等于是直接进了卖家账户。”“小朋”说,她在2023年下半年曾经通过小程序下单过两百多元的“捏捏”,但购买后才得知卖家是个学生,原本预定在10月发货的“捏捏”,一直拖到了年底才拿到手。还有一笔预售订单,还没有等到发货,卖家商铺就关闭了。虽然最后没有造成经济损失,但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预售商品难购买,等待周期长,购买方式有风险,经常延期发货,拿到手后还有瑕疵、退换货的可能性……玩“捏捏”几个月,“小朋”已经感觉越来越“堵心”。而让她更加无法理解的,是二手平台上,“顶流”商家的“捏捏”被“炒”出了离谱的价格。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某商家的绝版“捏捏”,单个原价仅百元左右,但包含其在内的三个“捏捏”,在二手平台标出了3800元的高价。还有网友晒出在平台收购该款“捏捏”的聊天记录,卖家称有人开价4000元收了。还有卖家将这种绝版“捏捏”捆绑其他商品出售,捆后的价格近万元。“出货少,买家多,本来就有很多黄牛在炒。卖家一旦宣布绝版,价格瞬间变得更离谱。”“小朋”说。
网友检测发现甲醛超标,
专家提醒:若出现不适要停止接触
但让“小朋”最终选择退圈的原因,其实不是圈子里的乱象,而是“捏捏”本身。“我习惯把‘捏捏’都放在一起收纳,原本放在卧室的飘窗上,可以正好通通风。但后来感觉有些‘捏捏’的包装袋和‘卡头’气味很大,对眼睛有刺激的感觉,就移到书房了。”“小朋”说,最后她选择了彻底“退圈”,将一部分“捏捏”挂在二手平台售卖了。一部分气味比较大的直接丢弃,还有部分没有什么气味的,她拆了“卡头”并更换了材质比较安全的包装袋,送给了朋友用来解压把玩,并告诉他们不要再“入圈”。
在网络平台搜索,像“小朋”这样的买家很多,而因为健康选择退出的卖家也不少。5月22日,有卖家因制作“捏捏”感觉不适而选择闭店的话题,就登上了微博热搜。有博主表示,曾经拿甲醛仪器简单测试了一下,发现甲醛直接超标。自己不但疯狂长痘,还得了结膜炎,也可能是与“捏捏”有关。
而这个话题,也引发出了许多网友的讨论和担忧。“捏捏”使用的原料为硅胶类材质,而市面上售卖的很多原料虽然标有“食品级”,但并没有正规的商品包装,只贴有简单的商品名称标签,产地也不明确,有网友认为是小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除了“捏捏”本身,其所使用的包装袋、“卡头”也有气味,不知道是不是适合长时间直接接触人体。
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诊疗中心副主任王枫提醒,对于市面上的“捏捏”,要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要及时停止接触,将商品送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查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除了上述的手工定制“捏捏”,如今市面上还流行那种批量生产的低价“捏捏乐”,闻起来会有非常明显的香味,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这样的‘捏捏乐’可能为了吸引人,会加入芳香剂,部分芳香剂可能含二甲苯成分气体。”二甲苯属于芳香烃类,如果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轻者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昏迷导致生命危险。“如果在使用的时候出现了头晕头痛、眼部不舒服等情况,那可能就是身体在给我们释放信号,某些成分不合格的‘捏捏乐’具有了神经毒性,此时就不能再使用手头的这个‘捏捏乐’了。”除了神经系统的伤害之外,还可能会带来皮肤过敏,影响造血系统等问题。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朱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