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热搜词条——“必须割掉危害孩子这颗全民网红毒瘤”。
点开一看,原来是某媒体发了一篇评论文章,批评郭有才带动的菏泽火车站直播热潮,称那些蹭热点的网红们“装扮怪异、搔首弄姿、内容低俗”,任由这种现象蔓延,将危害孩子成长。
单纯从语序上讲,这个词条是病句,应该是“这颗危害孩子的全民网红毒瘤”,而不是“危害孩子这颗全民网红毒瘤”——错误的语法泛滥,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其次,我个人也不欣赏现在的直播怪相,但要将其作为“毒瘤”割掉,我还是投反对票。
说到底,这种街头直播表演的,和古时候天桥下边耍猴的、算卦的、演杂技的,没有本质区别。古代那些民间艺人表演完总说:“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是不是跟现在主播求人打赏一模一样?
那么以前为什么没人笑话呢?因为笑娼不笑贫,底层老百姓讨口饭吃,何错之有?
更何况,这些起源于草根的“走唱艺术”,也贡献了许多文化瑰宝。
比如河南莲花落,东北二人转,北京京韵大鼓——萌芽之初,也曾被斥为“难登大雅之堂”,现在呢?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前的民间艺人,走街串巷去表演,也只能勉强糊口;现在的直播网红,有流量加持,运气好的话就有“泼天富贵”,因此也就吸引了越来越多地人开始“赛博卖艺”。
任何一个行业,一旦人多了就会鱼龙混杂,有个别荒腔走板、低俗猎奇的也很正常,可以去引导、去净化、去规范,但不宜赶尽杀绝。
说白了,当官的孩子不会来扮小丑,富商的女儿也不会来卖笑脸,但凡家里有亲戚能介绍份正经稳定的工作,没有人会让孩子站在车站门口风吹日晒遭人白眼?——这是底层老百姓搏出路的为数不多的渠道,不应该封死。
再一个,我觉得大家也应该抛弃“流量羞耻”的心态。
马老板都亲自坐在直播间里和李佳琦pk卖口红,周鸿祎也在车展上坐车顶“当车模”,顶级大佬都下场亲自玩“流量游戏”,普通老百姓为什么还要“以流量为耻”呢?
所以,请媒体不要再发出这种“何不食肉糜”地声音了。
有些老百姓,找不到坐在写字间里吹着空调喝着咖啡就能完成的工作,但他们也在努力地活着——你可以笑话他们的姿态不好看,但你不能号召剥夺这份谋生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