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爱好军事题材的影迷来说,极为冲击眼球的浩大战争场面一直是不容错过的。而在2006年,就有一部这样的电影,它叫做《硫磺岛家书》,充分地展示了日军在大兵压境下遭遇失败的心理活动。
《硫磺岛家书》是由国际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影片。虽然主要是体现日军官兵的心理活动,但是却给美军浩大的进攻场景予以大量的画面。该影片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硫磺岛战役为背景,而这场战役仍然被战争双方铭记着。美军至今还有一艘两栖攻击舰,叫做“硫磺岛”号。
硫磺岛,是太平洋上一座不起眼的小岛,其面积只有23.73平方千米。为了守住这座战略要地,日军在硫磺岛驻守的兵力有两万之众。作为进攻一方的美军更是大手笔,派遣了500艘战舰,11万官兵,并有着强大的航空兵火力提供空中掩护。两者兵力五比一,算上装备水平,美军的优势更大。
这部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军的登陆作战行动。在硫磺岛附近的海面上,500艘战舰黑压压地停靠着。战斗机不断地从空中冲向小岛,投掷下炸弹和火箭弹,用机枪进行扫射。海面上,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猛烈的进行炮击。瞬间,整个小岛就沸腾了,犹如煮沸的开水一般。
随着火力准备的实施,两栖突击车和登陆船团迅速向滩头挺进,勃朗宁重机枪急促地发出怒吼。在这样的战争场景之下,任何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心绪的士兵,都变得犹如蝼蚁一般。他们的生死存亡,尽管联系着每一个家庭,但在庞大的战争机器面前,都显得太过于卑微。
两栖作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联合作战形式,需要海陆空兵力的充分协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巨大的灾难。由于登陆载具的不同速度和机动特征,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训练。否则,登陆作战就会乱套,官兵非但不能夺岛取胜,滩头很有可能成为他们大规模殒命的屠宰场。
二战时期的两栖作战,带有浓厚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特征。而硫磺岛战役,充分体现了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和战役组织能力。那时的登陆作战,完全是用装备和士兵堆出来的。进攻方依靠强大的火力,在滩头集结犹如山峰一般的装备,以及好似潮水一般的士兵。
在这部影片中,美军的登陆作战,就是各种火力的轮替展示,坑道之中的日军士兵只能带着恐惧去经历爆炸冲击波的一次次摧残。但是,《硫磺岛家书》影片中的这种场景,也许再也不会出现了。登陆战的形态,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人类科技技术的发展,这样的登陆作战很难再现。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条件下,陆基反舰导弹可攻击数百公里外的目标,在登陆部队还看不到岛屿的时候,对方的防御打击机群就会前来扫荡。任何试图在滩头集结起十万兵力的战役,都会遭到对方火箭炮、大口径榴弹炮和战术导弹的猛烈覆盖。
现今的两栖登陆作战,再也不是粗放型的堆兵力和装备,而强调灵巧登陆。首先,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会对敌方的关键节点实施挨个点名。其次,固定翼支援飞机和武装直升机会清理掉分散的火力点。最后,陆战队以小规模多集群实施突击,由于可以通过倾转旋翼机和直升机实施机动,他们完全可以用营级规模的部队,就是对方的整整一个旅陷入瘫痪。像硫磺岛战役里的宏大场景,也只能在电影里面追溯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