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3年7月,红二师在宁都与乐安交界处的一次战斗中,发现了一个老熟人——他们前不久刚叛变的师长郭炳生。

见到郭炳生,红二师的战士们都摩拳擦掌,坚决不能再让他多活一天。

而彭德怀看着昔日好友郭得云的儿子把枪口对准红军,气愤至极,没想到自己竟培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于是彭德怀咬牙切齿地下令,遇到他的战士用“步枪排射”的作战方法,务必要击毙这个叛徒。

那么,郭炳生为何会叛变?他的父亲与彭德怀有怎样的渊源?彭德怀又为何对他的叛变如此痛心呢?

他的父亲救过彭德怀

1921年秋天,华容县大土豪劣绅欧盛钦被处决的消息一传出来,当地受尽他欺压的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而做了这件大好事的人,正是刚二十出头的彭德怀。他那时已经参军入伍了,看不得欧盛钦这样的恶霸为害一方,所以趁着夜色就带人悄悄把他解决了。

彭德怀不是不知道欧盛钦有大靠山,但年轻气盛的他根本不想考虑后果,只想为民除害。

而且刚杀了欧盛钦那段时间风平浪静,彭德怀以为根本不会有事了。然而11月时,彭德怀却被当时的团长叫了过去。

团长为人老实宽厚,又颇为器重彭德怀,所以彭德怀没多问就跟了过去。

却没想到,他去团部的半路上就被五花大绑了起来,抓他的人还要把他押送到长沙去。

原来是欧盛钦死后,他在省里当少将参议的哥哥势要为他报仇,这才让彭德怀的团长把他叫出来,再在路上逮捕他。

幸运的是,奉命前来抓捕彭德怀的人也痛恨欧盛钦的恶行,所以并不愿意真的把他送到长沙受罪。

于是在去往长沙的路上,押解彭德怀的士兵故意放水,让彭德怀顺利脱身。但脱身以后,彭德怀依然不算完全逃过这一劫。

为了不让人追上来,彭德怀没敢休息地一口气跑了十四五公里。直到夜幕降临,他才有时间坐在草地上喘口气。

青年彭德怀

在关键时刻,他想起来了一个人——郭得云。此人是彭德怀之前的老班长,后来退伍回到了湘江附近生活,他一定愿意帮助彭德怀。

所以彭德怀想办法过了湘江,又连夜赶到了位于湘潭城南的郭得云家中。当年一起战斗时,两人就关系密切,甚至情同手足。

那天天还没亮,郭得云就在自家门前看到彭德怀时有些震惊,连忙问他:

“出什么事呀,这时候跑到我家来!”

彭德怀也不隐瞒,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郭得云,还特意嘱咐不要张扬此事。郭得云当然明白这些,而且知道收留彭德怀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他二话没说,让彭德怀先留下来。看着彭德怀仓惶逃命、疲惫不堪的样子,郭得云还喊醒了自己的父亲给彭德怀弄些饭菜吃。

对赶了几十公里路的彭德怀来讲,没有什么比一顿热乎饭菜更能慰藉他饥肠辘辘的身体。饱餐一顿以后,彭德怀安心地倒头就睡。

另外一边,郭得云看着彭德怀歇下了,提起渔网就到湘江里去捕鱼了,他想用鱼肉给彭德怀补补身体。

第二天彭德怀醒来时,郭得云就端上来一大碗鱼肉,并且开始和彭德怀商量以后该怎么办。原来的部队肯定回不去了,说不定湖南还有不少恶势力在搜捕他。

彭德怀原本想去广东避避难,暂时离开湖南肯定比留在这里安全。但郭得云年长彭德怀一些,想问题比他要全面。

广东一方面人生地不熟,一方面去的路上也未必安全,不如就藏在湖南。很快郭得云就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他把彭德怀藏到了郊外自己妹妹家里。

郭得云的妹妹双目失明,和儿子相依为命,家里人少很容易藏人。终于彭德怀安全度过了这一劫,有了继续为人民和国家而战的机会。

可以说郭得云不仅是彭德怀的老战友、老班长,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而郭得云也十分信任彭德怀,他1922年病故之前,将年仅自己十四岁的儿子郭炳生托孤给了彭德怀。

彭德怀明白郭得云是出于信任,才敢把儿子托付给他的,所以尽心尽力地照顾年幼的郭炳生。

他不但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照顾跟在他身边的郭炳生,而且还把郭炳生送去读书学习,希望他能成为国家栋梁。

1926年,郭炳生刚刚学成归来,就直接跟着彭德怀做了勤务兵。在彭德怀的提携下,他一路入党立功,很快成了红军的高级指战员。

想来郭炳生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否则就算有彭德怀的帮助,他也不可能如此顺风顺水,更不可能坐到红二师师长这么高的位置上。

然而谁都想不到,这样一个眼见着就能在红军前途光明的人物,后来竟然做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叛徒。

叛徒死不足惜

其实郭炳生这个人,本来就算不上值得树立的榜样。也许他刚参军入伍时,还算藏得住自己的恶习,但随着官职地位的升高,他的本性逐渐暴露了。

在立下一些功劳以后,郭炳生开始居功自傲。他时常夸张地吹嘘自己在战斗里的作用,并把这些当做出风头的资本。

遇到缴获战利品的时候,郭炳生也要从中捞些油水,趁人不注意,悄悄拿走一部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他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之所以一直没被揭发,是因为他把旧军队拉帮结派、收买人心的把戏玩得很有一套,笼络住了不少落后的干部和战士。

郭炳生的脾气也出奇的差,时常会无故责备手下的人。更可恶的是,他还很厌烦政治工作,骂政工干部都是“耍嘴皮子”的。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身为指挥官的郭炳生不能以身作则,他手下的各级指战员也跟着有样学样,影响越来越差

渐渐地彭德怀也发现了端倪,但毕竟郭炳生的父亲是难得的正人君子,还对彭德怀有大恩,所以他也愿意相信郭炳生能够改邪归正。

为了防止恶劣影响进一步扩大,彭德怀还派优秀的政工干部彭雪枫去当郭炳生的政委,希望他能规范郭炳生以及被他带坏的下属的行为。

彭雪枫深感责任重大,所以一到部队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解情况,与各级指挥员谈心谈话。

摸清整体情况以后,彭雪枫开始着手改善官兵间的关系,逐步消除部队里的恶习。因为他找人谈心总爱先讲道理,久而久之还得到了“讲道理的”的外号。

但玩笑归玩笑,比起郭炳生,战士们肯定更喜欢也更信服为人正派的彭雪枫。在彭雪枫的努力下,红二师的风评得以逆转,还评上了“模范师”。

看着彭雪枫的慢慢树立起威望,郭炳生心里暗暗恨上了他。但毕竟彭雪枫是彭德怀亲自派给他的搭档,他只能自认为“忍气吞声”地过日子。

可是谁都想不到,郭炳生能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大军压境时,直接犯下叛变这样不可原谅的大错!

那是1932年秋天,红二师攻下宜黄县城后遭到敌人反扑。无奈之下,郭炳生只能率部撤退到宜黄乐安之间的山区。

红军的物资本就匮乏,进山以后更是一边要与敌人激战,一边又缺衣少食、生活困顿。

恶劣的环境,激发了郭炳生的强烈不满,他对革命的态度也越发消极。

其实红军都是不畏艰难的,哪怕在物资严重不足,又有疟疾、痢疾等传染病侵袭的情况下,但战士们依然打了一些胜仗。

可是随着人员物资的消耗,这些胜利已经不足以带动起战士们的情绪,更不能让郭炳生转变消极厌战的错误思想。

于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又一次重兵“围剿”红二师时,郭炳生直接把叛变的想法付诸行动。

编造出“彭雪枫政委阵亡,陈毅司令要部队向湖南转移”的借口后,郭炳生率部往敌营走去。

幸亏彭雪枫发现了郭炳生的不对劲,赶紧带着几个警卫员就追上了郭炳生。战士们看着“阵亡”的政委出现在眼前,都不愿意再相信郭炳生了。

郭炳生也明白叛变可耻,所以他没脸直接承认自己就是要去投敌的,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带队往敌营外的苏区挺进,但他一直盘算着找机会杀了彭雪枫。

好在彭雪枫对郭炳生的戒备心很重,没有遭到黑手。想来是看着诡计无法得逞,郭炳生就趁着一个下倾盆大雨的深夜,直接带着几个亲信到乐安投敌去了。

彭德怀得知自己信任器重的郭炳生叛变以后,气得牙根都痒痒,咬牙切齿地痛骂:

“叛变投敌,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另外一边蒋介石却把捡到的垃圾当宝贝一样对待,直接让郭炳生担任新编的三十七师师长的职务。

郭炳生也急着向反动派表忠心,在第四次“围剿”中,他毫不犹豫地把枪指向了昔日战友和部下。

红二师的战士们发现这个大叛徒以后同样愤怒至极,按照指示“步枪成排”地乱枪打死了他。

郭炳生这个大叛徒虽然死了,但彭德怀还是气得几天都吃不下饭。毕竟。任谁亲手培养出叛徒肯定都会愤怒难平,更何况彭德怀一直那般公正无私。

一生公正无私

作为革命战争年代立功无数的老一辈革命家,彭德怀身上必然具备公正廉明、铁面无私的品行。

何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郭炳生的叛变对彭德怀伤害极深,哪怕多年以后他依然心里憋着一口气。

直到他的侄子彭启超参加革命那年,他的这口气还没消下去。以至于彭启超刚满怀壮志地从湖南赶到延安,就被彭德怀敲打了一番。

那天彭德怀指着彭启超的额头,毫不客气地说:

“如果你有二心,我就亲手毙了你!”

这其实是彭启超第一次见到彭德怀,他也没想到自己千里迢迢的赶来,伯父不但没为他接风洗尘,还上来就说有可能枪毙他。

这对任何一个心怀壮志的青年来讲,都无异于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深深打击到了他一颗兴冲冲的心。

彭德怀可能也感觉到自己的话说重了,所以转而又说:“如果我反对革命,你也可以毙了我!”

彭德怀的一番话也不是说说就算了,他之后的所作所为一直都能印证这一点。他向来十分讨厌高级干部给亲属“走后门”,自己更是坚决不搞特殊。

有一年,彭德怀的侄女彭钢得知军校要招收女学员,她对此心动不已,认真准备着。但是没过多久,有人告诉彭钢,她可以不考试就被录取。

彭钢明白,她之所以可能有这个“特权”,一定离不开彭德怀的关系,于是她去问了彭德怀。彭德怀对此没多说什么,而是反问彭钢是怎么想的。

只听她坚定地说:“考得上就上,考不上就不上,我不愿意这样去。”

彭德怀对侄女的态度欣慰极了,大笑着说:

“好,有志气,就应该这样子。”

后来彭钢也没有辜负彭德怀的期望,通过努力考进了心仪的军校,还在部队纪委任职。她办事向来坚持原则、不讲情面,与彭德怀如出一辙。

除此以外,彭德怀也不允许家人擅自使用公家的东西。像公车私用这样的情况,在彭德怀家也从没出现过。

他的夫人浦修安有一段时间在中央党校学习,离家有几十里的路。但她从未用过彭德怀的车,每次都是和其他学员一起坐机关的通勤车。

彭德怀对老家的亲戚也是一样,坚决不允许“天高皇帝远”就打着自己的招牌办事,勉励他们都能自食其力。

他老家有一个堂侄女,由于生活困难时常写信让彭德怀给予经济上的援助。彭德怀起初寄过几次钱,但后来他感觉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于是彭德怀就在百忙之中,给她写了一封亲笔信,勉励她更正思想、自力更生。看着彭德怀言辞恳切的信,他的侄女幡然醒悟,积极参加劳动去了。

彭德怀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大爱无私,坚决不肯给党和国家填任何麻烦。

这样的人在遭受背叛时也往往最愤怒,所以他才被寄予厚望的郭炳生气得好几天都吃不好、睡不好。

总之,善恶终有报。叛徒只能惨死于战士的枪下,忠诚的志士则永远值得敬仰!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本文由“寻史奇谈”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