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 girl通常指那些好约易推倒的女性。狭义来讲,它也可以等同于“Cheap girl”,广义来说也可以指“Open girl”。
关于“中国姑娘是不是easy girl”,这个话题,其实国内外的男性们都不乏热烈的讨论。外国男性有很多人问这个问题,Youtube上有一个许多外国人做过关于这方面的采访,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 Youtube-Serpentza频道中,当主持人上街报道时,周围许多女性直接打断他的录制,提出合照要求。在外媒文章里,许多用语也很大胆。
▲ 这篇报道里,标题用的是”sexual conquests in China”,即”在中国的性征服“,也是十分挑衅了。
更有甚者,有人直接贴签:“中国女孩在外国人眼里就是yellow cab”,这是一个非常侮辱性的词汇。
TouchAPP上,一个外国人分享了他在中国把妹历程,这是一个在美国失业的维修工,他的朋友建议他来中国发展,“来钱快,而且人人都很尊重他”。果然如他朋友所说,在中国,他当上了外教,大家都很尊重他,都乐意和他合影。最关键的是中国女孩“都非常可爱,也很漂亮,很主动”。他透露,“有200多名女生想和他发生关系,要和他生混血小孩”。
▲ 这个化名为Jack的男人将自己在中国的境遇写在个人网站上,将自己的“经验”出售。
事实上,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很早。它被称为是“黄热病”,指亚裔女性对其他种族男子散发出的带有异国情调的吸引力。
▲ 在线约会网站OKcupid上调查的各个人种青睐程度
通过在OkCupid的数据,可以看到,亚裔女性的受欢迎度都很高,而且是唯一一个所有种族的男性都认为魅力值高于平均水平的族裔。
而相反,亚裔男性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邀请了400位学生参加一次“速配”活动,结果显示,非裔、拉美裔和白人女性比起亚裔男性,都更愿意与自己同种族的男性约会。尽管美籍亚裔们经常同族配对,但亚裔男性确实是最不受所有种族女性(包括亚裔在内)欢迎的一个族群。
为什么白人男性和亚裔女性的受青睐程度这么高呢?这背后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是在文化展示和媒体输出上,东方和西方的差异是明显的。白人男性的形象,通常高大壮硕,比如好莱坞电影里的各种超级英雄、个人色彩浓厚的电影、随处宣扬的健身文化,都展示的是其强壮有力的一面;相反,东方男性在西方的影视作品里多数都是“东亚病夫”的羸弱形象。在审美上,“小鲜肉”似乎更有市场。
再者,这也来自于两者文化的不同。在我们的重礼的价值体系中,从官方到民间,谈起外国人都是外宾或外国友人这样的积极词汇,就算是“洋鬼子”,其实许多人也是带着几分稀奇和认可的。对混血宝宝的喜爱,学校对白人外教的大规模雇佣(甚至先看种族再看职业素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潜意识会认为“外国”更好,就不值得奇怪了。
而文化的实力又何各国经济实力息息相关,说到底,这是一场披着文明外衣的部落战争。
而这其中中国女孩的态度也令人玩味。
相信各位女孩在法国也常常有被搭讪、被吹口哨的经历,我遇见过两次比较严重的情况,其中一次是在电车上,一个北非男子在下车时突然捏了我的肩膀;另一次是在宿舍楼里,晚上一个法国人一定要跟着到我房间,让我“教他中文”。因为亚洲女孩在欧洲人的眼里,常常都是一种善良和顺的形象。
起初遇见这种情况,我很害怕,应对的措施是尽量避开,沉默不言。即使是别人非常过分的要求,当时我的回应和拒绝也相当委婉。那时,即使是别人提出要来我房间的要求,我也是婉言“我现在没有时间”。
直到事后再回想这些事情,其实对自己当时的反应感到懊恼。因为其实这样的回答,在他人眼里并不是委婉,更多的怕是一种“欲拒还迎”吧。因为我们很少有强硬的态度,给人造成了一种不会拒绝的偏见。
除此之外,纵观所谓歧视种种,其实许许多多的表现也来自我们本身——我们自己所表现的自己,又是如何呢?
两个月前,BBC传出将播出一部由三个华人女孩自编自演的喜剧《Chinese Burn 》(《逐梦摩女》)的消息,它的宣传文案是以通过记录三个华裔女孩在伦敦生活的故事,打破对中国姑娘“甜美、顺从、擅长乒乓球”的刻板印象。不过,看一眼这个剧,你会发现——尴尬癌都犯了。
尽管是华人编剧,但在剧中,华人男性被塑造成个子矮小、一脸猥琐的形象。
而女主角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择偶喜好:更喜欢白人男性,且想方设法地去勾搭。
▲《Chinese Burn》剧照
所以,我有时候觉得:对于华人的偏见为什么迟迟没有改变,这里面有文化输出的一些影响,也不能忽略我们自己所展现的形象到底是什么。
剧中几位主演,他们不会意识不到,他们这样演出会让中国人感到不适。但其实她们想做的,是通过一种展示“我和一般的中国人不一样”的方式,夸张地表现“我不传统、我很开放”、“我能够完全融入西方的文化圈子”,向西方人讨好般地显示自己的不同。然而,这为华人族群只会招来更多的岐视。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彻底地认同并接受了很多带有歧视根源的思想。他们反抗的对象往往不是种族歧视,而是自己跟白人伙伴之间的割裂感。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女孩柳腰细,裙儿荡,男孩则昂首阔步。我们需要更多的文化自信,是展现自我而不是渐渐趋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温顺,不是easy,更不是cheap。
身边有很多的couple mixte,我常常问,TA哪一点吸引你呢?“大方,乐观”、“做事情非常认真”,许许多多的回答只证明一件事:在任何一段婚恋关系里,我们归根结底落实的是一个人,而非一个群体的样子。
他们让我感受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异国恋,是建立在两个人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彼此被对方异域文化吸引而建立起的恋爱关系。如果只是看中了对方的外貌、财富、国籍,以及能带给自己的便利,甚至对本国文化万般挑剔而对外国文化委屈求同,那么当被人叫easy girl时,我们还能不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