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相关企业拒聘川大学生:为川大学生“贴标签”,只会将更多人才挡在门外

近日,有两家企业宣布不再招聘四川大学毕业生,理由是对该校的教育质量和事件处理能力不满意。这一做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日报在6月27日发表评论,指出这种将个别学生问题归咎于整体学校教育的思维,无助于企业招贤纳才,也伤了很多求职者的心。评论还强调,这种做法突破了自主用人的范畴,剥夺了相关学生的平等就业权。评论认为,拒聘川大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唯出身论”在作祟。评论呼吁,企业应该将更多精力用在识才、引才上,而不是将时间花在设限、添堵上,才能更好选拔理想的求职者。

据新浪财经等媒体报道,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与上海一影视传媒公司负责人相继宣布拒聘四川大学毕业生。他们的理由是,由于四川大学对张某的处理方式,认为该校毕业生品质难以信服。张某是该校硕士研究生,曾因涉嫌在地铁内偷拍女性被行政拘留,并被学校给予留校察看、留党察看处分。

对于这两家企业的做法,人民日报评论表示不认同,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评。评论指出,将个别学生问题归咎于整体学校教育,进而认为学校无法培养合格人才,这样的认知有失偏颇,逻辑上也存在问题。评论说:“因个体案例为群体‘贴标签’,这种‘一竹竿打翻一船人’的思维,无助于企业招贤纳才,也伤了很多求职者的心。”

评论还从法理上对这两家企业的做法进行了驳斥。评论说:“从法理上说,这突破了自主用人的范畴,剥夺了相关学生的平等就业权。”评论引用了《就业促进法》等有关规定,指出用人单位虽然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但不能随意设置门槛,公然表达歧视。评论还提到了教育部曾明确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不得将毕业院校等作为限制性条件。

评论认为,拒聘川大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唯出身论”在作祟。评论说:“客观上看,不同高校存在层次、类型、特色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被用人单位固化。”评论强调,“人才不问出处,选才不拘一格。”评论建议,“一个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就应该在关注求职者的能力、素质、潜力等方面,而不是将时间花在设限、添堵上。”评论呼吁,“用人单位应该将更多精力用在识才、引才上,而不是用‘唯出身论’来筛选求职者,才能更好选拔理想的求职者。”

评论最后表示,希望相关企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评论说:“为川大学生‘贴标签’,只会将更多人才挡在门外。我们期待相关企业能够尊重法律、尊重教育、尊重学生,给予每一位求职者公平的机会和尊重。”评论还鼓励四川大学的毕业生们,不要因为这些企业的做法而气馁或自卑,而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评论说:“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广阔的就业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