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在上海某商场一家店铺购买了两颗话梅,重量为16克,价格为51.2元,每克售价为3.2元,一斤售价高达1600元。该网友的购物经历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两颗话梅51.2元,确实吃不起”“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吗”。(据12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

到底是多么名贵的话梅,能卖出让人如此咋舌的价格,相关店铺“香港话梅大王”环球港店工作人员表示,话梅的原材料用得比较好,都是手工挑出来的,还有顾客一次性买两斤的。而上海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食品是完全的市场调节价,政府部门不干预。”

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的吐槽帖截图

确实,从报道的画面来看,该商家的确在话梅罐子上标明了160.0元/50g,50g其实就是传统计量单位中的一两,是非常轻的,消费者如果没有看清楚,很可能误以为这个梅子是160元一斤,从而掉以轻心。这种散装零食类的商品,一般要拿出来、单独包装、称重之后才知道总价,不少消费者会觉得不要拿出来了,称都称了,再说拿到会觉得不好意思,哪怕发现自己称错了,或是觉得贵得离谱,也不好意思让店员再放回去,只能打肿脸充胖子。

散装零食按照黄金、人参等珍稀商品的规格以克论价,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023年2月2日,蒋女士带着儿子去重庆磁器口逛街时,路过一家糖果店,品尝后选了4块牛乳派,让店家称重算钱,店家却表示先切再算,并建议蒋女士再选一块,可以送一块,店家切完后称重,6块糖总价高达466元。蒋女士这才发现,这个糖的标价是12.8元/50克,试想,如果店家老老实实标价128元一斤,还会不会有这么多顾客来尝试呢?店家还会不会让顾客先称重再算钱呢?

这种使用非惯用计价单位的售卖套路,非常地狡猾。你要说商家玩花样吧,他确实是明码标价的,监管部门好像也拿他没辙,但你要说他标价明确吧,他又很明显地在利用人们的惯性思维,让消费者产生商品单价不高的错觉,从而吸引客源,然后又针对人们爱面子的心态,称完再算价,这样一来,很多消费者都是忍着肉痛,买下了自己并不特别需要的昂贵零食。

无论是话梅还是牛乳派,都不过是休闲食品,在人们印象中就是比较平价,常见的商品,贵也贵不到哪里去,而且一般就是按斤卖的,有什么必要按照克数来标价?难道是觉得按斤标价会让消费者看得太清楚了?不出意料的是,这一类的店铺,其网络评论区必然会充满消费者的吐槽和“避坑”建议,可见被坑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这种标价方式就是极易形成误导性的“消费陷阱”。

明码标价是商家应尽的法律义务,但这个义务不是表面上尽到了就行,其目的是让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产品价格,以便做出购买决策。如果说这个标价让很多顾客感到困惑,觉得不满,非常容易造成消费纠纷,而且还逐渐有不少商家开始效仿的话。那么监管部门就应该出手予以整改和规范,刹住这股“散装零食按克卖”的歪风,督促商家按照大众习惯来标价,或是尽到足够的提醒义务,至少让消费者在表示要称重之前,就能明确地知道商品的实际价格,不被任何“障眼法”所蒙蔽,买得敞亮放心。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