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最引争议的必须是《热辣滚烫》,有人给5星嫌少,有人评1星还嫌多,一部电影能引起这么大的两极分化,足以证明一个问题,它一定引起了两个群体的对立,是故意为之,还是……

一部女性导演拍摄的,减肥,啃老,出轨,最后立意在女性觉醒的电影,不成功很难,不被骂更难,一次看懂《热辣滚烫》的是非对错,口说无凭,我真的去看了,贴图为证,买了三张票,带家人一起去的。

为了不被外界影响,有个公平客观的看法,观影之前,我没有看任何负面或者正面的网评,唯一知道的消息就是导演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减重100斤,彻底改头换面。

说实话,仅仅减重100斤不足以引起我的个人兴趣,但是架不住身边的人都要去看,上座率极高,这让《热辣滚烫》成了潜意识里的必选项目。

就好像是“送礼只送脑白金”,逢年过节你不提两箱脑白金都拿不出手,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脑白金的成分就是加了褪黑素的糖水,看完《热辣滚烫》我脑子里就一句话:满满的科技与狠活。

这样说是因为我流着泪,沉默着看完的,流泪的原因是我共情了,沉默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电影的整体框架很老套且平淡,讲述的就是女主在家躺平十年,妹妹欺负她,表妹利用她,男友出轨,闺蜜背叛,接连接受暴击之后,终于选择逃出家门,自力更生。

在烧烤店打工,遇到下流老板,拿着2500的工资还要被老板骚扰,这期间还遇到了自己的心动男嘉宾,勉强算是男主吧,为啥说勉强,很明显这是一部立意在女性觉醒的电影,所以男主只是推动故事线的工具人。

结尾也是如此,由于工具人男主的一些行为和女主的价值观不合,所以二人分道扬镳,女主减肥成功,喊着一定要赢一次的口号走上拳击擂台,男主最后在工地搬砖,惊讶于女主的转变,还想继续发展关系,女主必然是不能答应,要是答应了怎么算女性觉醒。

故事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为了不剧透所以咱们不详细聊了,说实话,没有任何惊喜的部分。

因为除了女主之外,影片其他角色算得上全员恶人了,几乎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推动最后的觉醒而设计的,甚至为此不惜放弃了应该有的逻辑性。

例如女主在某些地方很明显就是讨好型人格,却能在家躺平整整10年,这里就很矛盾,现实中有哪个讨好型人格,能无视父母在家躺平10年。

其次就是薪资和消费不成正比,月薪2500却能上得起300一节的拳击课,还要负担房租,甚至前期还要给男友做营养餐,后期拳击课训练的钱,根据解释是赊账训练。

这个解释一加,就更牵强了,前期拳击馆老板的人设可以说是唯利是图,有一个情节我记得很清楚,拳击馆要选拔一位教练去打正式比赛,选拔的方式是馆内教练先进行比赛,获胜者才能有这个机会,因为销冠教练有大批的客户,所以在老板的运作下,输掉比赛的销冠教练可以参加正式比赛,如此唯利是图的老板,能允许女主欠钱训练?

这样的逻辑矛盾,我只能想到一种解释方式,依旧是为了推动女主觉醒的工具人,影片上诸如此类的逻辑BUG很多。

说完了我个人认为是硬伤的缺点,再来看看影片打动我的地方,有一个细节,其实很少人说,有一个镜头是男主和女主同居之后,因为一件很高兴的事,回来抱着女主转圈圈。

转圈的过程中女主的脚踝不断的撞击柜子,可想而知有多疼,但是女主没说,依旧面带微笑的为男主高兴,这一幕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中为了对方的开心,忽略自己的委屈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细节处理很能引起共情。

另一个我觉得好的地方,是后期女主的回忆,她在影片前期受的那些委屈,只是没有说出口,在无人知晓的背后,她也曾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对周围的失望至极后,在那个瓢泼大雨的晚上,观众和女主的委屈被烘托到极致。

一场酣畅淋漓的蜕变就此开始,接下来就可以打脸那些曾经伤害过女主的人,减肥成功,自信阳光,学会拒绝,再不经意间偶遇前男友,前前男友,还有妹妹震惊的眼神,父母的眼神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观众表达:你看,她成功了,她做到了,还有那句“就想赢一次”,表达还是“她成功了,她做到了”。

这样去拍摄一部电影,你不能说她错了,但是没意外,它还是科技与狠活,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我想喝一碗小火慢炖的骨头汤,结果整了一碗三花淡奶,味道也行,闻着也香,就是夸不出口。

我为了影片烘托的气氛,以及爽文剧本式的结局共情了,流泪了,也因为那些不接地气的逻辑叙述,沉默了。

甚至时隔几天再去回味的时候,都有点想不起具体情节,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她瘦了100斤。

说句心里话,想拍一个躺平式的崛起,不如看看“三和大神”,他们才是真正的切断和外界的联系,为了度日而度日,那种底层小人物的挣扎才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一个一事无成,在家躺平十年的啃老族,不仅是讨好型人格还能去报300元一节的拳击课,只为了最后赢一次,是整部电影最大的雷点,但是要是没有这个点,整部电影就不成立。

换句话说,要去演躺平的讨好型人格,你就别演她啃老,你要是演她啃老,你就别演成讨好型人格,现实生活中真实啃老的人什么样子?

随便搜搜新闻就知道,自私,暴躁,阴郁,这样的人能去打拳击减肥?说到减肥,那还要说贾导演减重100斤的话题,要是不带电影,单说贾玲减重100斤,是真的让人佩服,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是自律女性。

但是成为电影的标签之后,这事怎么论,她为了电影减重100斤,最后含泪赚了十几个亿?先不说演员为了塑造好角色本身,减重增重都是应该做的,是本分,根本不值得夸大赞扬,问题是观众花钱买票去看了,钱你也赚了,这种情况下大家还得感谢一下你的付出,虽然是应该的,但是真厉害。

等会儿,怎么听都有点KTV观众的意思,要不是理智尚存,差点我就信了。

电影比较燃的部分,聚焦于最后20分钟,可以说是升华部分,假如这里是原创,那还算可圈可点,确实燃到我了,由于知道翻拍的是隔壁小日子的《百元之恋》,所以我去看了这部原片,据说《百元之恋》也是翻拍老美的《百万宝贝》。

看到最后,我真的释然了,因为最后的分镜头不能说一模一样那也是八九不离十。

这就很难评,借鉴或者拷贝,又或者……大家自己评吧,就连那句“好想赢一次”也是借鉴的。

这一点,我认为《百元之恋》更合理,赢等于胜利,喜欢胜利的滋味,《热辣滚烫》的想赢一次,我个人理解是没有任何理解,难道所谓的赢是勇敢做自己?可是在国内的大环境下,躺平十年还不够勇敢?

这里我又想起这部电影拿真诚作为卖点,一个电影的对观众的真诚,就是用一个三拍的剧本?减重100斤和真诚二字有什么关系?

从另外一个方面,我想夸夸贾导演,她太懂了,她懂如何给女主叠加BUFF,如何拿捏女性观众的爽点,同样也懂春节档电影。

女主的遭遇其一,妈妈帮着妹妹糊弄自己名下的房子,理由是给侄女上学用,简单的一件事,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大的让小的,道德绑架给用上了。

而且妹妹的人设也很吊诡,给前夫戴绿帽子,还生了一个父不详的孩子,这一招打出来,女拳的狂欢不就有了,很快相关评论就出现了妹妹的角色设定就是反讽某些男性。

这样的话题一出现,有关妹妹这个角色的不合理性,连说都没法说。

女主遭遇其二,惨遭闺蜜和男友的双重背叛,还被要求去婚礼现场当伴娘。

但看这件事,女主是不是很可怜,出轨又是另一个拿捏女性观众的痛点,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出轨是不对的,其次看待这一事件,还要从电影的整体出发,女主一天24小时,不是吃就是睡,没有工作,在家啃老,本身有男友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更何况还有出轨这一情节的发生?这一不合理剧情,也是改编。

女主遭遇其三,被健身教练玩弄感情,和健身教练的感情纠葛,起始于酒后的马赛克行为,莫名其妙的就开始同居了,还有那个暗示的“第一次”,谈过男友,但是和一个相处不久的男士发生了关系,有没有看过电影的小伙伴给我解释一下

因为原版是强奸,这里能看出有改动,让我觉得剧情牵强的原因,也许是为了给女主叠加一个“第一次”的BUFF,这些颇具争议的话题,单独拿一个就能上热搜,更何况一部电影叠加了这么多,也许正是为了这些争议点,导致电影的剧情只能为其让步。

但是在我心中,电影的逻辑通常是最最基本的,一部好的电影,有内容,有力量,让人观后回味无穷,这部电影甚至都可以不是原创,但是不能这样拍呀。

花钱宣发,引导男女对立,大量的水军洗地,这不是电影,这是生意经,她是懂得赚钱的,也确实赚到钱了。

既然决定用这种行为赚钱,就要接受大家的批评,因为观众想看的是一部好的电影,并且大家看完电影之后,讨论的是贾玲,而不是杜乐莹,你能说电影好吗?

春节档排名第一的电影,很少有人关注电影,大家都在讨论100斤的话题,这对电影来说是一件很正面的事情吗?假设没有营销那些奇怪的点,作为一部励志片本身来说,《热辣滚烫》可以上及格线,因为电影的某些地方确实戳到我了,尤其是那句一语双关的“看心情”。

不妥协,不迁就,看心情,不卑微,不忍让,看心情。这句话可以说让很多人一整年的委屈的有了一瞬间的释然,可是原本一个在及格线徘徊的电影,硬生生拉满10分的效果。

一旦有人发布点不一样的评价,就有被打成“没品位,恶臭父权”,再多说两句,就成了见不得人好,越是这样玩,只会得来反效果,评分一直掉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的时候,正视问题的关键,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再提问一个问题,假设电影的主角不是贾玲,没有瘦100斤的标签,还会有多少人为这部电影花钱?

这大概才是电影行业的悲哀,请当红明星,制造噱头,加上卖点,就能塑造成一部春节档卖座电影,上一次这么搞且成功了的是《满江红》,我只觉得让一部翻拍电影硬生生炒到冠军的位置是一种悲哀,因为电影也是文娱强国的一部分,影视行业也是文化输出的一部分。

这才是资本,传媒,符号,控制和异化,是符合再生产模式下的娱乐至死,那些成就一部好电影的基本要素都不重要了,讨好观众,讨好某一群体,抓紧赚钱才是重要的。

一部精心算计过的商业片,从选择充满励志鸡汤的剧本,到拍摄之初的减肥保密计划,到选择合家欢高票房的春节档,再到上映后带节奏搞对立的性别战,每一步都是金钱的算计,每一步都在想抓住观众的钱包,那种将精明摆在脸上的感觉,让我很多时候都夸不出口。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这韭菜我当过了,下次轻点割。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